中藥材和中藥飲片以中醫理論為基礎,通過中藥制作工藝加工而成,并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因此中藥養護工作不僅關系到藥物的質量,同時也影響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對于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的養護須根據中藥的特性進行養護,以使保證藥物的質量,保證藥物在臨床的安全和可靠。那么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正確養護管理方法。
一、中藥養護的目的
中藥養護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專門進行中藥的貯存與保管,防止中藥變質,確保中藥安全、有效的一門學科。
A、保證飲片的質量,提高飲片的療效
B、合理利用,減少浪費
C、提高藥店的知名度
二、中藥儲存中常見的問題
中藥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由于管理不當,在外界條件和自身性質的相互作用下,會逐漸發生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出現蟲蛀、霉變、變色、泛油、氣味散失、風化、潮解、升華、融化、鼠咬、易燃等現象。
A、蟲蛀:指害蟲侵蝕藥材組織內部,從而降低療效或失去藥用價值。對中藥的危害最嚴重,也是最常見的一種異常情況。在常用的600百余種中藥中,被蟲害的品種即占40%左右。在我國發現的害蟲就有五六十種之多。常見的害蟲有:谷象、米象等。
蟲蛀的原因:
Ⅰ中藥在采收加工時受到污染,干燥時未能完全殺死蟲卵 ,一旦環境條件適宜,蟲卵即會孵化成蟲。
Ⅱ貯藏的地方;容器本身內有蟲卵附著;害蟲由外入侵貯藏的容器中;運輸時包裝不嚴或破損
Ⅲ蟲蛀與溫度、濕度及藥材的含水量有關(溫度16--35℃,濕度60%,藥材含水量在11%,為害蟲適宜的溫度區;致死高溫區為50℃--60℃之間,害蟲可在較短時間內喪失生命活動;致死低溫區為-4℃以下的溫度,在這一溫度范圍內,害蟲因體液結冰,細胞原生質凍損而脫水致死。)
Ⅳ蟲蛀與藥材的完整性有關,完整的藥材比加工制作的藥材不易生蟲。
害蟲對藥材的危害通常表現以下幾方面:
⑴害蟲將藥材蛀蝕成空洞,嚴重時內部蛀空,使藥材重量減少、有較成分喪失,降低或失去治療作用。
⑵害蟲糞便、分泌物、蟲尸、蟲皮、蟲屑等污染中藥材,服用后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
⑶害蟲是帶菌的媒介,是致病菌、霉菌生長繁殖的營養物質,引起共性危害。被蟲蛀的藥材對疾病治療不利,并會帶來危害。
⑷中藥材被蟲蛀之后,有些品種易走油(如當歸、黨參)而引起進一步質變。
⑸中藥材被蟲蛀之后,會加大損耗,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
易蟲蛀的中藥(一般含淀粉、蛋白質、脂肪油、糖類及蛇類或動物類等中藥),同時也是霉菌的培養基
ⅰ根及根莖類中藥:最易生蟲的有獨活、白芷、防風、川芎、藁本、澤瀉、藕節、川烏、草烏、前胡、南沙參、莪術、山藥、黃芪、當歸、黨參、板藍根、苧麻根、白附子、貝母、天南星、半夏、郁金、甘草、桔梗、天花粉、防已、明黨參、姜、仙茅、北沙參、白蘞等。一般的有甘遂、射干、巴戟天、北柴胡、山豆根、光慈姑、何首烏、地榆、烏藥、節菖蒲、三棱、升麻等。
ⅱ藤木皮類中藥:易生蟲的有雞血藤、海風藤、青風藤、桑白皮等;一般的有黃柏、椿皮、寄生、桂枝等。
ⅲ花類中藥:易生蟲的有款冬花、菊花、金銀花、凌宵花、鬧羊花、芫花、蒲黃
ⅳ果實及種子類中藥:易生蟲有的金櫻子、川棟子、無花果、豬牙皂、紅豆蔻、預知子、麥芽、谷芽、浮小麥、胖大海;枸杞子、瓜蔞、芡實、薏苡仁、蓮子、佛手、香椽、槐角、橘紅、陳皮、山楂、枳實、枳殼、娑羅子、酸棗仁、木瓜、白扁豆等
ⅴ動物類藥材有:烏梢蛇、土鱉蟲 、蛤蚧、穿山甲、地龍、斑蝥、蘄蛇、蟾酥等、刺猬皮、鹿筋、雞內金、海馬
ⅵ藻菌類中藥:易生蟲的藥材有冬蟲夏草、茯苓、靈芝、銀耳等
B、霉變:即霉菌在藥材上滋生,發霉能降低藥用價值
發霉的原因:
Ⅰ空氣中含有大量霉菌孢子,散落在藥材表面。當霉菌遇到適宜的溫度(20--35℃),大多數霉菌在50℃--65 ℃ 死亡,濕度( 60%以上),當空氣中二氧化碳達到80%--90%,可以使殺死霉菌。
Ⅱ藥材含水量超過去15%,即萌發菌絲,并分泌
酵素,侵蝕藥材組織內部
<p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animation-fill-mode: both; padding: 0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list-style-type: none; line-height: 32px; color: rgb(89, 89, 89); font-family: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white-space: normal;" Ⅳ藥材受到燜熱時內部的水分就會蒸至表面,稱為發汗,可使霉菌生長,并由表面逐漸深入內部,引起藥材霉爛
易發霉的藥材有:(凡含有糖類、粘液質、淀粉、蛋白質及油類)